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气象局 > 新闻动态 > 市局动态

没有越不过的高山——记乡村振兴践行者李宏伟

  发布时间: 2021-03-26 17:32:54  

3月24日,担任重庆市奉节县红土乡降龙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县气象局扶贫干部李宏伟一如往常,驱车行驶在进村的乡村公路上,公路狭窄而漫长,无数道急弯之后,县城渐渐变成了山脚下一个模糊的点。

走了三年,李宏伟对每一个陡峭的路段都非常熟悉,他所在的降龙村地处奉节县西北边缘,海拔落差500-1300米,多年来与“贫穷”“落后”“偏远”这几个词紧紧捆绑在一起。“下雨停电、通讯断线”“出门出县、出村翻山”“包谷洋芋,顿顿不离”是昔日降龙村的真实写照。

赶上脱贫攻坚全面展开,降龙村近年来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全面完善,危房改造工程让很多村民换了新房,串户路铺到家门口,路灯点亮了降龙村。可是,“痛点”依旧存在,据村支书介绍,海拔高导致了村里产业结构单一,加上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年轻人都感到苦熬无出路,全往外面跑,村里留下的多是年迈体弱的老人和孩童,生产力低下。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穷村留不住人。”李宏伟无奈地摇头。如何破解高山地区发展难题,让村民过上富裕的好日子?李宏伟使出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走到群众中去。在降龙村的日子里,李宏伟挨家挨户去走访村民,更细更实地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经常组织院坝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宣讲政策。精准脱贫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临时救助资金……李宏伟不仅想办法,而且帮着跑。89岁的村民刘世春双目失明多年、行动极其不便,日常生活起居均由86岁的丈夫田启均负责。户口一直在湖北老家,无法参加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以及享受其他相关待遇。李宏伟向公安部门咨询户口办理的相关政策和程序,会同村支两委研究,及时向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反映情况,通过多方协调,田启均一家被列为“建卡贫困户”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开展帮扶,户口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

李宏伟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从根本解决贫困,必须发展产业。降龙村属高海拔山区,霜冻时间长,农业生产集中在4—10月,长期制约着种植业发展。但在李宏伟心中,这些不利因素却能转化成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首先,因土地闲置率较高,流转费比较便宜,可吸引更多的公司来发展种植业;其次,当地气候条件比较适合发展周期短、产量高的中药材;第三,高海拔山区有利于发展反季节蔬菜,可与新鲜时令蔬菜错峰上市。

李宏伟联系了县里的中药材公司,多方考察,在村里种植前胡、板蓝根、黄精等中药材。村里还成功引进重庆喜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奉节县蜜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运营,带动本村80余人就近务工,劳务增收共30万余元。村民们则通过流转土地的形式获取一定收入。

周本菊是村里的贫困户,她说:“我的土地流转给他们了,我就来这里打工,每天能赚70元补贴家用,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日子好过多了,我很高兴

除此之外,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进一步优化了村级产业规划。李宏伟从搭建大棚材料、薄膜质量的要求、蔬菜品种、土壤的鉴别、科学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为贫困户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还为他们联系产品销路,免除后顾之忧。当地无任何工业污染,蔬菜品质高,尤其是萝卜、大白菜等,经霜雪覆盖后,口感极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种植产业走上轨道,养殖产业也没有落后,李宏伟坚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他和村干部支持下,村里发展起来标准化母猪繁育场1个,存栏母猪1500头,年繁育猪仔9000余头以上;一个生态养鸡场,年出栏肉鸡2000只;一个机制木炭厂,年产值近6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25户增产增收。

田祥春是一名残疾人,一个人住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祖屋里,看着四邻越过越好,他也萌生出了创业致富的想法,李宏伟帮他申请了低保和房屋维修金,并支持他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如今,他养殖了40多桶中蜂,预计每年有4万元收入。

截止2020年12月,降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55人,已如期实现全部脱贫。

“高山仰止,不过一方石土。”啃下脱贫的“硬骨头”,下一步,村里还将加强基础建设,修好产业路,逐步完善灌溉用水,整治村容村貌,统一风貌,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工程和亮化工程,一副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然绘就。

“降龙村地处高山,日照充足,这是一笔宝贵的气候财富资源,我们要积极争取光伏产业落户降龙村,建立一个‘阳光存折,为村民们在生态美、产业兴的路上越走越宽。”李宏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