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气象局 > 气象服务 > 气象科技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出版

  发布时间: 2019-01-29 16:12:00  

  近期,“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出版发行,该书由中国气象局组织全部门力量,根据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理,详细分析和阐释了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在风险识别、计算、评估和区划中的具体处理方法,涵盖区域规划、气象灾种、重大工程等诸多方面,是目前国内针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权威的技术指南。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指对风险区域遭受不同程度气象灾害的可能性及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随着灾害防御端口前移,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体系。尤其是近些年,利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契机,气象部门以县为单位,收集了覆盖到各村的地理信息、水文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了解了各地有哪些山洪沟、防洪设施、历史上洪水灾害以及易受影响的学校、医院等地理位置。 

  “尽管已经搭建了风险评估的业务框架及数据库,但是,中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已有研究成果可操作性不高。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南就显得尤其关键。”该书主编、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姜彤说,《指南》结合科研成果及2010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可以复制推广的技术路线。 

  《指南》中的技术方法已经部分运用于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中,该书主编、国家气候中心副研究员翟建青介绍,基于《指南》中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国家气候中心运用22个全球气候模式,采用3个干旱指标,分析得出,在全球升温1.5℃和2.0℃的不同情景下,中国干旱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差异可能达一千亿元人民币。 

  《指南》中的部分技术方法打破了原有气象工作中的误区,例如对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工程建设进行气象风险评估,发现江苏境内百年一遇的极值大风和低风速区与以往的认识有所不同。对于长江下游大型工程的气象评价,特别是大风区域内对风敏感的工程评估如大型桥梁等,有必要展开工程现场观测,结合工程临近气象站资料,采用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