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
发布日期: 2025年5月28日 | 文号: | |
效用状态:有效 |
重庆市气象局关于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297号提案的复函
重庆市气象局关于
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297号提案的复函
尊敬的谭建旗委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气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更好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第0297号提案)已收悉。该提案围绕农业、生态文明、文旅融合三大领域,提出了构建数字化平台、赋能生态价值转化、推动产业融合等建议,对我市气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经市气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文化旅游委等多部门协同推进,现将落实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函复如下:
一、气象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情况
(一)农业气象服务数智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推进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建设。建成“市区县一体化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集成农业气候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农时农事预报、病虫害防治气象预报、农业气候品质评估等13项功能,实现服务产品集约化自动制作、市区县在线交互订正应用。
二是打造多场景智慧气象为农服务应用端。开发“农业天气通”APP及Web端,实现气象预警与农技措施自动匹配,服务信息基于用户位置、作物和需求靶向推送,推动三峡柑橘、涪陵榨菜、重庆茶叶、江津花椒、巫山脆李等5个特色作物示范基地实现精准化管理,农业气象服务覆盖全市3万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生态文明气象科技支撑体系持续完善
2018年以来,重庆市气象局会同地方政府立足丰富而独特的气候生态资源禀赋,扎实开展气候生态资源监测评估,积极探索气候资源经济价值转化路径,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
一是推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完成重庆三峡地区气象旅游资源评估,发布《气候养生地评价规范》1项地方标准和《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评价标准》《重庆气候养生地评价标准》2项气象团体标准。推动奉节“三峡凉都”等气候品牌经济价值评估达8.5亿元,入选重庆市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二是建设气象公园。建成沙坪坝智慧气象公园、涪陵·白鹤梁水文气象园、江津·女桑园、铜梁·龙舞智慧气象园、璧山·观象识天园等8个气象科技文化公园及12个景区气象景观观赏点,为促进三峡地区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三)“气象+文旅”融合迈入新阶段
一是迭代升级旅游智慧服务。迭代升级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建立针对公众旅游出行的穿衣、行驶、网红打卡等13类格点化生活指数预报,基于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电子围栏、闪信、应急广播等发布渠道,实现气象灾害预警靶向推送。
二是持续研发特色产品。开发“烟雨巴渝”“山城夜景”等10余种特色景观观赏专题服务产品,创新研发空气清新指数、夏季清凉指数、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生态气象指数产品,发布《重庆“美拉德”赏秋地图》等专题,阅读量超500万次,奉节脐橙等获评“节气好物”。
三是不断推进气候资源经济转化产学研用融通发展。2023年2月,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在重庆揭牌运行,2年来,实验室共投入260万元,先后设立42项开放课题,积极开展气候资源经济价值转化研究,不断强化气候避暑、气候康养、气候旅游产业和气候特色农业发展的气象科技支撑,累计取得科技成果81项,研发“清凉指数”“碳汇核算”等关键技术,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纳入地方考核。举办中国天气赋能乡村振兴大暑节气发布会暨奉节避暑旅游推介会,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余家知名媒体宣传展播,累计超2100万人次浏览。
二、下一步工作
(一)深化农业气象服务数字化转型
一是拓展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功能,推广作物模型和遥感算法,实现病虫害诊断、产量预测等全链条服务。二是发展“气象+保险”服务模式,探索灾害预警与农业保险联动机制。
(二)加速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
一是推进《重庆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管理办法》落地,探索碳汇交易、气候投融资等市场化路径。二是持续开展气候生态资源禀赋评价,推动气候资源与生态旅游产业深度耦合。
(三)打造“气象+文旅”融合发展标杆
一是迭代“服务精细•知天”旅游气象服务模块,开发气象景观概率预报、物候花期预测等智能化产品。二是联合文旅部门鼓励和支持旅游景区、企业开发气象科技旅游产品,推出“巫山云雨”等气象科普研学旅行线路,培育3-5个气象旅游网红打卡地。
(四)强化科技支撑与成果转化
依托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和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创新团队,加强气候资源向农业、能源、旅游、康养、双碳等5个领域经济价值转化的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在区县试点应用。
衷心感谢您对气象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局将围绕全力打造“六个区”,不断提高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能力,坚持跳出小气象、做实大气象,持续深化跨部门协同机制,打造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气象保障标志性成果,努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此函。
重庆市气象局
202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