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何崔嵬,飘渺云霞间”。位于重庆市南川区的金佛山山脉纵横,峰峦峻峭,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中有成片的方竹林、品种繁多的珍稀动植物、星罗棋布的溶洞,较为完整地保持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原始自然生态。
山上,金佛山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金佛山本底站”)于今年7月正式开始观测试验。作为国内新增的十个国家大气本底站之一,它也是目前重庆市唯一一个大气本底站。
“山中选山” 观测条件得天独厚
重庆是“山城”,有数不清的山,为什么大气本底站要建在金佛山上?
据市气象局观测处副处长陈鹏介绍,大气本底站对选址要求非常严格,要想获取高质量的观测数据,必须选在远离人类活动的偏远地区,保证所观测的大气较为“清洁”,以捕捉气候变化的微小信号。选址也要考虑是否具备典型的气候代表性,以及建成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是否便捷等因素。
按照中国气象局《新增国家大气本底站选址工作方案》要求,重庆市气象局在全市范围内科学遴选,并对拟选站点开展了站址及周边气象站近十年地面资料分析、气流三维轨迹计算分析、站址近十年环境场遥感分析、站址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调查、站址土地使用及基础设施情况分析等工作,最终确定南川金佛山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为开展观测的理想场所。
该试验外场地处金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当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短、春早、夏长,雨热同季、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各项数据分析表明,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好,没有工业污染,符合大气本底站的建站标准。
精密监测 助力川渝应对气候变化
“与一般的观测站不同,大气本底观测的要求更高、更严,观测也更难。除了开展基础气象要素观测外,主要观测与天气、气候、环境和健康等密切相关的大气成分。”南川区气象台预报员范芸恺介绍,精益求精是大气本底观测的基本要求,除专业的气象观测外,周边环境情况及其动态,比如有几辆车、几个人都会纳入记录,以测算外界环境变化的人为影响。
站点建成后,将开展为期一年的观测试验,通过对温室气体、气溶胶和反应性气体等要素进行观测,有效增强重庆及周边地区大气本底观测能力和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联网观测能力,补充完善国家大气本底站网。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科学监测得到的数据,能为川渝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未来,金佛山本底站的观测资料可提供代表四川盆地环境综合观测区大气成分和相关物理特性的现状和长期变化趋势的依据,有助于评估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对区域大气成分影响等有关科学问题。
从“零”开始 积累宝贵数据“财富”
每天,值守的观测员要按时进行空压机的排水,检查干燥剂确保可用颗粒物在三分之二以上,还要对标准气瓶进行标校。
“对于我们来说,开展大气成分观测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有无数的第一次考验,只能多下功夫,边做边学。只有观测数据准确、连续,才能进行后续气候变化研究,所以不容有误。”南川区气象台预报员郑武超说。
前辈的工作和榜样的力量也在影响和感染着年轻的气象工作者。预报员范芸恺和谭溪晗曾前往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等地驻守学习,一代代气象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精神深深激励着这些誓言传承的年轻人,他们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来也能自豪地画出一条属于川渝的‘曲线’,为地球的明天贡献一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