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二届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现场)
8月25日,第二届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大会在重庆市奉节县召开。会议由重庆市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奉节县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
以“推动气候资源保护与经济转化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为主题,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加快推动气候资源经济转化,引导建立生态气象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气候生态品牌建设与利用,助力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市气象局杨智副局长在大会上致辞)
共处长江上游,地理同域、山水相连的川渝聚合了丰富而独特的气候生态资源。会议介绍,针对川渝地区天然氧吧,气象部门构建了清新指数,将开展未来1-3天清新等级预报服务;以清凉指数为基础,面向川渝地区清凉避暑地,也将开展未来3-7天清凉等级预报服务。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也对奉节县能源、旅游和康养气候资源进行了介绍。
农业气候资源是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气候条件,即光照、温度、降水、空气等气象因子的数量或强度及其组合,具有年日周期的循环性、时空变化的不稳定性、可反复利用,以及随着农业发展阶段而变化等特性。基于监测数据和研究分析,会议介绍了川渝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情况,为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加强气候资源普查和规划利用工作,建立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普查、区划、监测和信息统一发布制度,研究加快相关监测网建设。来自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风能太阳能中心的数据显示,川渝地区风能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高原和丘陵山区风资源丰富;太阳能总辐射资源区域也呈分布不均匀态势,西部太阳能资源丰富、稳定、直射比高,东部太阳能资源一般,但重庆市年辐射总量仍高于光伏发电量全球排名第5的德国,具有开发价值。
会上,与会专家就生态文明社会的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生态品牌创建示范的探索和实践、气候好产品创建等进行了介绍。重庆奉节县、四川峨边县等成功获评气候生态品牌的地区,就创建经验和品牌效益进行了分享。来自风电、航空企业的代表分享了气象助力能源、交通行业绿色发展的举措。
(图为川渝“中国天然氧吧”培育签约仪式)
为充分挖掘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气候资源价值,会议举行了川渝“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以及气象研学合作、川渝为农气象服务、气候绿色发展服务签约仪式。
在气候生态品牌授牌仪式上,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镇、南川区山王坪镇,以及四川省普格县螺髻山镇、荞窝镇获评“巴蜀气候宜居宜游乡镇”;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和四川省万源市、什邡市获评“巴蜀气候康养地”;奉节脐橙、三峡阳菊、武隆高山茶、和顺糯玉获评“巴蜀气候好产品”。
(图为在大会展示的部分优质气候农产品)
据悉,近年来川渝地区成功培育创建了31个“中国天然氧吧”、13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3个“避暑旅游目的地”、6个“气候好产品”、33个“巴蜀气候生态品牌”、14个“巴蜀气候好产品”,以及城口·中国生态气候明珠、黔江·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酉阳·中国气候旅游县,推动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拓宽了地方绿色经济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