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28日,超强台风“杜苏芮”将“西南涡”阻截于重庆西部一带,给当地带来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强降水过程。在此之前,重庆7月已出现连续6次强降雨过程,暴雨面广点强、首尾相接且落区重叠。严峻的防汛形势下,重庆气象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奋战在一线,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开展风险预判,强化递进式服务与及时“叫应”,筑牢风雨防线。
迎难而上 “匠心”扛起防汛重任
26日8时的重庆市气象台会商室里,一夜未眠的预报员们正抓紧会商,分析最新雨情。
在大家眼里,这次过程跟2013年的“6.30”暴雨形势非常相似,都是受到了台风的一定影响。但又有所不同,西南涡的停留,加上高原涡的影响,结合前期降雨叠加效应,给雨量判断带来难题。
关键时刻,预报员们迎难而上,在历史数据和数值预报中“抽丝剥茧”。“此次降雨将为入汛以来最强,建议发暴雨三级预警。”经过激烈的讨论,首席预报员李强最终敲定了结论。12时,一份内容为“26日至28日暴雨天气持续,西部地区暴雨、局地大暴雨”的《重要气象信息专报》迅速发送至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单位。
27日凌晨,雨水来袭。首席预报员罗娟紧盯多波段雷达数据融合预警系统和短临预报业务平台(SWAN3.0),虽然对这场暴雨心里有数,但面对“瞬息万变”的“老天爷”,仍不能有丝毫掉以轻心。
“赶快电话叫应合川、铜梁、璧山,后续雨量较大,注意及时提升预警信号发布等级。”0时左右,罗娟捕捉到部分区县雷达回波有所加强,迅速通知短临预报员。
另一边,以党员为核心的值班员们24小时守候在电话和电脑旁,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变化,指导基层台站做好服务工作,不间断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产品。
“作为党员干部,有责任、有义务为政府决策和人民安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支撑。”市气象台台长张焱说。
天气没有休息日。7月以来,市气象台党支部强化防汛救灾气象服务工作纪律,实行双台长带班、双首席值班,党员带头充实预警和决策服务应急值班力量,严格执行“1131620(1月、1周、3天、1天、6小时、2小时、实况)”七段滚动预警业务体系和多跨协同的暴雨灾害风险预警和提示机制,密切监视雨区走势和强度变化,严谨地画出每一个暴雨落区、制作每一份预报预警产品,在接连的暴雨挑战中凸显集体力量。
直面风雨 “初心”守护人民安全
“党员干部要发挥‘头雁’作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决打赢暴雨‘阻击战’。”面对强降雨,重庆市气象局党组向全市气象部门党员干部发出有力号召。
汛情考验下,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26日到28日,市气象局局领导不断往返于市气象台与防汛指挥部之间,无缝链接起“预”“防”责任链条。一线服务工作人员制作专题服务材料200期,发布预警及实况信息400余期,会同水利、规资部门联合发布中小河流涨水、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9期,会同市防办发布洪涝灾害风险提示11期,市级和25个区县直通式报告地方党政领导164人次,通过各种方式叫应乡镇街道4961次、部门5028次。
27日凌晨,合川区气象局局长徐前进、副局长林小红带领气象服务党员先锋队进入应急状态,通宵战斗在业务岗位上,通过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党政内网发布雨情信息,电话叫应雨量较大的镇街。在气象预警指引下,响水村5个地灾点23户68人提前组织疏散及时撤离,成功避险。
面对大范围强降水过程,璧山区气象局党支部成立强降雨防范应对专班,协助应急管理部门第一时间收集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的关键要素,为全区防汛救灾工作赢得主动。
27日23时,潼南区气象局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并叫应崇龛镇政府,提醒琼江可能出现类似2013年“6.30”洪水过程。当地立即组织抢险工作,紧急转移2562人,在洪水来临前将涉险群众全部转移到安置地点。
风雨砺初心,防汛担使命。全市气象部门党员干部在一线岗位用实际行动构筑起了风雨冲不破的堤坝,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