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气象局 > 新闻动态 > 市局动态

重庆市气象局“一圈一线一网”打好防汛硬仗

  发布时间: 2021-07-13 15:06:00  

6月26日,家住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鹿坪村的村民吴益江收到暴雨预警信息后,带着一家五口在暴雨来临前及时撤离,房屋虽受灾严重,全家无一受伤;7月5日,在洪峰到达前,綦江沿河两万多名居民全部安全撤离;7月7日,发现滑坡险情后,奉节县甲高镇星光村7组的69名村民扶老携幼,在房屋冲毁前撤离到了安全地带……今年汛期以来,重庆已经历四次区域性暴雨。

在探访灾情时,记者听到最多的却是“安全撤离”“化险为夷”——每一次成功的撤离,离不开精准及时的预报预警。

一个智慧“圈”

暴雨,是重庆市气象预报员每年汛期都要面对的难题。为了寻求精准预报的最优解,重庆市气象部门在技术上发力,将智慧气象不断更新迭代。

“今年汛期我们增加了两个重要模块,极端强对流天气临近预警可将预警范围缩小至15公里,强对流天气灾害速报则可实现局地极端天气实况的即时靶向发布。”重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强向记者演示“天资·智能天气预报系统”。进入极端强对流天气临近预警界面,点开其中一条信息后,他指着地图上位于渝北区的一小块绿色圆形区域介绍道:“当局地极端天气达到阈值之前,系统会提前在相应区域标注一个‘圈’,同时自动生成灾害高风险预警提示,供预报员核定。”

这个“圈”的作用有多大?“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的预警短信发布记录给出了答案——

“7月8日9时53分,向渝北区良桥村灾害高影响区域内的3299人发送极端降水临近预警信息”“7月8日10时29分,向大足区邮亭镇灾害高影响区域内的19174人发送极端降水临近预警信息”……在预报员划定“圈”的位置和范围后,系统会通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精准靶向发布,“圈”里的全部移动手机用户就都能收到预警短信了。

7月8日9时30分至12时,大足区邮亭镇普降暴雨,烈火村和火车站社区门市店面被淹,当地迅速组织转移人员410人。在这之前,当地群众的手机上刚刚收到来自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

一条安澜“线”

重庆的地图上纵横交错着许多条蜿蜒的“线”,每一条线都代表着一条江河。其中跨境河流众多,仅川渝两地就有81条。作为一座山水之城,80%的城镇依山傍水而建。“上游降水,下游防洪”,对于沿河两岸百姓来说,守住一“线”安澜,就守住了平安。

在近年来与流域性洪水的多次交锋中,一套上下游协同作战的气象联动机制逐渐成形,并随着近年来合作不断深化——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气象部门强化信息共享,将“共同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写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保障规划大纲》,合作开展相邻区域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共建“一本账”“一张图”。

2020年,重庆、四川、贵州三省份气象部门建立气象信息交流群,共享最新预报和雨量实况,推动西南区域气象信息实时共享。

7月4日,重庆市气象台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除了重庆区域降水预报外,增加了四川省和贵州省的降水预报,明确指出川渝和贵州境内流域降水情况,提醒防范过境洪水。

7月5日7时23分,綦江区气象台发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7时50分,綦江河洪峰达到222.1米,超警戒水位1.6米。綦江区气象台加强与市气象台,南川区、万盛区气象台,以及贵州桐梓县、习水县气象台的联动会商,气象预警信号连续发出,当地相关应急部门提前组织低洼地区两万余名居民撤离避险,各项措施应对得力,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情况。

一张预警“网”

在复杂交织的灾害链条中,气象因子往往处于最前端,只有推动灾害性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转变,才能提升综合风险防控能力。

目前,重庆市已实现向灾害高风险区的手机用户定向、定时发布预警信息。7月8日0时47分,预警信息以每秒3000条的速度,在两分钟内向渝北寸滩镇35万人全部发送完毕——不仅是当地防汛责任人,该区域内的任何移动手机用户都能收到信息。即便是外来游客,也能在第一时间收到预警,及时避险。

结合重庆灾情历史数据和区域性暴雨过程统计分析,市气象局建立了区域暴雨灾害四级预警等级标准、区(县)暴雨灾害三类风险区等级标准、暴雨灾害风险预警业务流程等。基于此,《暴雨灾害预警响应市级指挥调度方案》印发。重庆市减灾委建立相应的暴雨灾害预防指挥调度机制、四级领导干部抢险救灾包干负责机制,并要求涉灾市级部门根据风险等级逐一制定响应流程。

“市级-区县-乡镇-村社”四级预警工作体系和“市级-区县-乡镇-村社-组-户”六级预警传播体系的形成,将这张预警“网”织得更密。目前,通过应急广播、电视、手机端的重庆预警发布App,预警信息初步实现到村到户到人。

7月9日,上一轮降雨已经结束,雨后的重庆有了清丽的模样。但对重庆气象工作者来说,汛期这场硬仗才刚刚打响,他们还将继续与暴雨竞速、护百姓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