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气象局 > 新闻动态 > 市局动态

【回眸“十三五”】融入发展 服务民生

  发布时间: 2021-01-21 17:15:54  

——“十三五”重庆气象服务工作综述


伴随着“十四五”崭新开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重庆迎来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站在新起点回望,刚刚走过“十三五”的重庆气象事业顺势而为,为新征程蓄势。

“十三五”以来,重庆市气象局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跳出小气象、做实大气象”的决心和魄力,在深度融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部署中展现出蓬勃活力。围绕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重庆市气象局聚焦防灾减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2020年全市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创新高,达到91.3分。

夯基固本 筑牢底线

2020年,重庆的汛期颇不太平,12场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接续来袭。“6.22”暴雨造成綦江8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助力提前转移10万群众,不溃一坝、不垮一堤、不死一人。如此成绩,充分见证了气象部门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实效。

从灾害救援到灾前防御,这份愈显从容的底气,来源于五年来孜孜不倦地磨练“内功”。

“十三五”以来,重庆气象部门依托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建设,建立起空间分辨率为3公里,预报时效覆盖0-96小时的高分辨集合数值预报系统;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达到38分钟;冰雹、大风命中率达 100%,平均预警时间分别提前34分钟、77分钟;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3.8%。

2020年6月12日,开州临江中学1490名学生在气象部门红色预警指导下,上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大撤离;7月18日,精准气象信息帮助34名巫溪县红池坝镇大河村受困村民抓住3小时天气窗口期成功脱险。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五年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重庆市气象局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水平,充分发挥了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风险区划一张图——暴雨灾害是重庆市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风险评估,重庆市气象局将区县暴雨落区划分为三类风险区,给出致灾概率阈值,形成暴雨灾害风险等级预警图等服务产品,建立了暴雨灾害分级预警机制。市减灾委建立起相应的暴雨灾害预防智慧调度机制和四级领导干部抢险救灾包干负责机制,并组织涉灾市级部门根据风险等级逐一制定部门响应流程。暴雨灾害风险管理已被纳入全市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动态考核。

灾害防御一张网——五年来,重庆市全面织密气象灾害防御网络,重庆市政府及各区县政府纷纷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完善“1+7+N”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机制,气象防灾减灾被纳入全市防汛救灾应急体系统筹部署推进。“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预警工作体系和“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户”六级预警发布体系初步形成,预警发布对象近169万名;气象灾害防御乡镇标准化认证率达94.6%;认定并全面压实4130家气象灾害敏感单位主体责任,积极开展行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示范工程,全市气象防灾减灾救灾链条高效运转。

探寻乡村蝶变的“致富密码”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嘱咐大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总书记的叮嘱声声在耳,重庆气象部门也在奋力奔跑,将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战果写在了巴渝大地上。

这是与贫困正面抗争的五年。重庆市气象局深度融入“精准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气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印发了重庆市脱贫攻坚气象保障实施方案,共选派110名干部职工参与驻村扶贫,推动14个贫困区县政府发文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在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预警信息传播网络全覆盖,编制《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气象服务手册》和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集,设置32个气象公益岗位,制作并广泛推介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专题宣传片,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这是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的五年。五年来,基本建成重庆市农业气象观测网络,启动创建中国(江津)花椒产业研发中心,加速推进榨菜、柑橘等5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建成江津、涪陵、巴南、永川等21个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区县。60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183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4个农业气象物联网示范点和13个农业气象人工观测站实现精密监测;478名为农服务专家,利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重庆市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提供基于农田位置、具体种植作物、生育期的“自助化、普惠化、个性化”的精细服务,直通式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覆盖6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构建“社会参与、互联互通”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这是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五年。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驻酉阳县浪坪乡的市气象局扶贫干部张逸轩对此深有感触。近900个日夜里,他舍小家为大家,用脚印和汗水见证了浪坪乡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解决,市气象局还在当地推广2560亩优质稻示范基地,连续三年扩产增收,有效助力产业扶贫。在万州区太安镇法隆村,贫困户何信徐也收获着同样的欣喜,“气象局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我们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发给我们种子和肥料,还经常请专家来讲解种植技术,我一亩地,收入在2400多元左右”,2021年1月15日,当听到自家前胡的收购报价,他笑得合不拢嘴。

释放青山绿水的生态红利

缙云山,重庆主城最大的一片“肺叶”,气象部门建设的北碚区(缙云山)林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示范工程,为缙云山守住良好生态穿上了一层科技“防护衣”。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五年来,重庆市气象局加快推进生态气象业务能力建设,建成突发大气污染扩散应急预警系统、农林生态遥感监测服务系统、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分析评估系统、暴雨诱发中小河流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系统;组建重庆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风云三号、风云四号卫星直收站赋能遥感应用服务。

2020年12月3日,《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绿色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和巨大潜力,五年来,气象部门全面启动重庆三峡气候经济示范带建设,深入开展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和湿地资源遥感监测分析,完成重庆风能资源评估和重庆市风电场规划。同时,深入挖掘长江三峡沿线及26个区县天气气候资源,推动立体气候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79个优质气候品牌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则为发展气候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重庆市气象局与四川省气象局签订了《共同推进川渝气候经济发展合作协议》,将共同挖掘川渝地区自然生态气候资源,开展前瞻性气候经济研究,建设气候经济创新平台,打造“巴蜀优质气候农产品”“巴蜀气候旅游标志”品牌和气候旅游目的地。为推进川渝地区气候经济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局赢得先机。

建设生态屏障唱响“长江之歌”

679公里,是长江流经重庆的长度。在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中,重庆肩负重大使命。五年来,重庆气象部门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助力重庆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

2020年汛期,面对长江百年一遇洪峰等8次过境洪水,气象部门实现自涪江安居古镇到三峡库区腹地的全流域监测,从降水预报到洪峰发展、淹没区分析的决策辅助以及从水体变化到水质安全的多角度分析,全力助力防汛救灾,保障长江安澜。

生态屏障,水陆空一体。建成重庆市长江黄金水道气象保障服务系统,重庆境内长江航道实现气象预警和气象导航服务;开展了以风云卫星为主,多源卫星协同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环境、干旱、水体、城市大气环境和城市热岛等生态遥感监测,服务半径大大延伸;云水资源开发和防雹服务成效不断扩大,人影服务效益成效显著,“蓝天行动”人工增雨作业助力重庆市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2020年达333天。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中国西南开放的前沿,重庆气象人将沿着擘画的蓝图坚定前行,在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气象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