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气象局 > 气象服务 > 防灾减灾 > 专家解读

冷空气活动频繁 大范围降水有利农业生产

  发布时间: 2023-02-16 09:25:00  

专家: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 蔡芗宁

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 延昊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 李悦

自2月7日起,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过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东北地区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或暴雪;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2月7日至8日,受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出现4~8℃降温,局地降幅超10℃;12日至14日,华北、东北地区、黄淮东部、江南中东部、华南等地出现6~10℃降温,局地降幅超过12℃。这两次天气过程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给农业生产带来何种影响?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蔡芗宁、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延昊对此进行解读。

蔡芗宁分析,这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都是东移高空槽、高原槽和南支槽以及低层低涡和切变线,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促使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加强北推,与北方南下冷空气交汇;同时,低层偏东风的汇入进一步加强了北方地区的水汽输送,从而造成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总体而言,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并不强,从北半球环流形势看,极涡偏向西半球,强冷空气主要影响北美大陆。2月初,北美西海岸和北美以东地区分别有两个暖高压脊强烈发展,而北美大部地区被深厚的低槽控制,引导极地冷空气由加拿大向美国南侵,从而引发大范围寒潮天气。“春季是由冬季风向夏季风转变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冷空气侵袭,导致天气‘喜怒无常’,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而冷空气南下与暖湿空气相持,易形成阴雨天气。”蔡芗宁说,春季冷空气势力强的年份还易出现“倒春寒”。

自2月1日以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根据中央气象台冷空气划分标准,2月12日至14日,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6~10℃,达到全国中等强度冷空气标准;2月7日至8日,降温范围较小,属于弱冷空气过程。预计,2月18日至20日将出现3~5℃降温,属于弱冷空气过程。而去年同期,仅在2月12日至15日出现全国中等强度冷空气过程,其余皆为弱冷空气过程。

“这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体是利大于弊的。”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延昊介绍,对于北方来说,雨雪天气将改善土壤墒情,对小麦安全越冬和萌动返青非常有利;而对南方来说,此次降雨有利于增加水资源,改善西南地区东部小麦和油菜产区土壤缺墒状况。江南等地去年经历了夏秋冬连旱,可利用近期降雨,科学增加库塘蓄水,做好春耕春播工作,为全年农业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起伏较大,容易引发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各地也需关注雨雪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蔡芗宁介绍。在北方,较强的降雪可能会造成局地农业设施受损。因此,在降雪前,要做好防风加固和保暖措施。在南方,阴雨天气不利于油菜稳健生长及柑橘、甘蔗等采收。当前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累计降雨量较大,尤其是对于旱地作物油菜,前期部分地方土壤已出现过湿情况,继续增加田间湿度将会引发病虫害。延昊建议南方地区做好田间管理,保持沟渠畅通,低洼地段要及时排湿降渍,促进作物根系正常生长。

(作者:李悦 责任编辑:王周)